新春佳节将至、年味渐浓,春节前后人群流动性明显增加,探亲、返乡、旅行人员增多,亲友团聚也有所增多。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在此温馨提示:春节期间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并注意防范各类疾病,这样才能度过一个快乐又健康的春节。
1、关爱牙齿,用牙有度
1、及时清洁,保持口腔健康。节日期间各类美食及饼干、巧克力等含糖量很高的食物,给口腔内细菌生长提供了滋生环境。在进餐或食用零食后应及时口腔清洁,认真刷牙、漱口,防止龋齿发生。
2、“重口”饮食需节制。需减少强烈的冷热刺激,少吃过烫、过酸的食物,防止烫伤口腔黏膜,同时减轻肠胃的负担。
3、小心用牙勿伤牙。千万不能不能仗着自己牙口好而逞能,以“硬”碰“硬”,用牙咬坚硬的坚果,甚至用牙咬啤酒瓶盖、啃坚硬的骨头,牙齿一旦受伤就不可逆转。
4、防止牙外伤。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酒后要预防摔倒,如牙齿意外磕碰牙齿脱落,可将脱落的牙齿放入牛奶、生理盐水,或者放回口腔原位置,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2、作息规律、均衡饮食
1、节日期间作息上尽可能保持规律,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熬夜,尤其对于近期新冠病毒感染阳康人群或仍处于康复期人群,需减少外出,尽量不要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身体疲劳。
2、饮食上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油高盐辛辣食物、暴饮暴食及过量饮酒,适当增加蔬菜、瓜果、薯类、菌类和茶等碱性食物,以减轻鸡、鸭、鱼、肉等酸性食物带来的胃肠负担。
3、提高警惕,防范各类疾病趁虚而入
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风险特征:秋冬季是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高发季节,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虽已实行乙类乙管,但其在我国仍处于流行阶段,全球疫情也在持续流行,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新变异株传染性较强,中老年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尤其要注意防范。该类疾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
3、已经感染、尚未转阴之前,建议不外出、不返乡、不旅行。
4、处于恢复期的人员,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注意保暖。减少长途旅行。
诺如病毒肠炎等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风险特征:经消化道传播疾病易在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多在餐馆、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中发生。该类疾病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该类病毒传染性强。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
主要预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认真洗手。
登革热等急性虫媒传染病
风险特征: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春节长假期间有不少人群外出旅游,选择温暖的地区,如旅行者前往东南亚、非洲、太平洋岛国等地旅行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潜伏期为3-15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重症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1、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
2、尽量住宿于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如果住宿的地方没有空调或纱窗,最好使用蚊香或灭蚊气雾剂,并使用蚊帐。
4、注意防范食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
食物中毒
风险特征: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来历不明的食物、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一氧化碳中毒
风险特征: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其危险因素包括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土炕、火墙等取暖。此外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加速、神志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紫绀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使用煤炉或炭火等取暖设备、燃气或煤气热水器应保持良好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
2、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3、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必要时拨打120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