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口腔黏膜病
艾滋病口腔临床表现知多少?
口腔黏膜病科:宋月凤[2022-11-30]

202212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英文主题的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HIV感染者在发展为AIDS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可以症状地在人体内存活多年,如早期发现会极大的利于疾病治疗,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艾滋病在口腔临床上的表现相关知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疾病。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中很多人都存在各种口腔病损,有时口腔损害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这对于早期发现HIV感染和AIDS提供了重要线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

1.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常常在疾病早期就会表现出来。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可出现白色或黄色膜状物,用力可擦去,可出现在腭部、咽部、舌等部位;或口腔黏膜表现为弥散的红斑、舌乳头萎缩、口角区皲裂等。如果在健康年轻人或成人(无放疗、化疗史,无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史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口腔中出现了白色念珠菌病,且病情顽固、易复发时,应警惕其为HIV感染/AIDS的先兆。

 


2.毛状白斑:HIV感染者和AIDS人群中,口腔毛状白斑的发生率仅次于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舌侧缘白色或灰白色的垂直皱褶状斑块,可蔓延至舌背和舌腹,且不能被擦去。口腔毛状白斑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关,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征象,提示疾病进入AIDS阶段。

 

3.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是HIV感染者和AIDS人群中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其发生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有关。最常见于腭部和牙龈,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褐色或紫色的斑块或结节。

 

此外,HIV感染者和AIDS还可能出现牙龈线形红斑、HIV相关性牙周炎、溃疡性损害、坏死性口炎等多种病损。如果个人发生HIV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且口腔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及时的诊治。

 

 

 

供稿:口腔黏膜病科 宋月凤

初审:口腔黏膜病科 段宁

Copyright © 2018       南京市口腔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3175号-1      电话:025-83620362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0号      传真:025-836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