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健康园地
世界艾滋病日—— 懂科学 防艾滋 享健康
任红润[2022-12-01]

 

202212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英文主题的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感染HIV后,会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一种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疾病,纳入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

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现?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中很多人都存在各种口腔病损,有时口腔损害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表现为: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等。如果个人发生HIV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且口腔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及时的诊治。

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体液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与这类人员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任何一种体液有交换行为的,都有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通过性传播占所有传播途径的90%以上。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多性伴侣、肛交、同性等高危性行为。

      血液传播:输入或注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具静脉注射毒品或药品,不安全的医疗行为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

      母婴传播: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会在孕期、产期或哺乳期,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形式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日常生活接触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的握手、拥抱等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也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如何预防艾滋病?

1.预防性接触传播

       坚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避免肛门性交、同性之间等高危性行为,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

2.预防经血液传播

远离毒品,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剃须刀或未经消毒的美容、纹身等医疗器械。不接受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器官。

3.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决定怀孕前务必做好医学咨询,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母婴阻断的方式降低孩子感染的风险,产后要避免母乳喂养,并对孩子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治疗。

怀疑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均可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

感染确诊了艾滋病病毒后怎么办?

1.早发现、早治疗。遵从医生嘱告,定期就医,配合治疗。

2.保持乐观情绪,合理营养,适当锻炼,避免合并感染其他疾病。

3.如实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告知配偶或性伴侣,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提醒自己有责任不将艾滋病传染给他人。

 

 

编辑:感染管理科(公卫卫生科) 任红润

审核:感染管理科(公卫卫生科) 王莉蓉

Copyright © 2018       南京市口腔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3175号-1      电话:025-83620362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0号      传真:025-836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