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资 料
中共南京市口腔医院委员会 主办 2023年第2期 总第49期
——————————————————— ★ ——————————————————
本 期 要 目: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在这里望见了一片“人才林”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要求全党上下要树立“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工作理念,使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效能持续增长,人才比较优势逐步显现,使中华大地成为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奋斗的沃土。
真心爱才,优化社会生态,激励人才干事创业。“尚贤者,政之本也。”真心爱才,源于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知而产生的真挚情感,源于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而产生的使命担当。真心爱才,首先要优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各级党政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的态度,尊重人才,珍惜人才;倡导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加大对优秀人才、重大成果等的宣传报道,形成“尚贤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扩大人才服务范围,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持久长效的服务机制,热忱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其次,优化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要以双向信任为基础,坚持公正公平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破除地域、性别歧视,破除“五唯”现象,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竞争择优的选才机制,形成富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最后,优化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这是真心爱才的重要体现。要着眼事业所需,树立成绩导向,在人才薪酬待遇、项目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有效配套措施,解决人才“所需”“所盼”,确保人才安身、安心、安业,有充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悉心育才,优化培养模式,实现人才竞相涌现。“用才之基在于储才,储才之要在于育才。”人才培养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一是突出党的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的专业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其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报效国家、振兴中华。二是因地制宜、按需培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遵从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分区域、分阶段、分对象制定富有前瞻性、系统性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搭建多元化培养平台。对标“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要求,加快“双一流”建设,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研融合育人,探索多样化的人才专业成长平台;通过分类培训、分批实训、轮岗锻炼、任职锻炼、下派挂职、校企合作等方式以及“理论+实践”的模式,建成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人才实践平台;采取“派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多渠道的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同行业人才之间、跨领域跨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学习、融合渗透、取长补短,实现人才培育的高素质、多方位、全覆盖,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倾心引才,优化体制机制,实现人才雁阵集聚。“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要坚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敞开大门喜迎人才,兼容并蓄,扩大精准引才的“朋友圈”,柔性汇聚全球人才资源。以需求为导向,广纳海外人才和本土优秀人才,着力引进“高精尖缺”特殊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及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联姻、服务外包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活一个团队、做成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兴旺一份事业”的良性发展局面。坚持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结合不同岗位、不同任职的实际价值,与高层次引进人才的绩效、职能和发展潜力,设置科学合理、彰显竞争优势的人才薪酬动态激励机制;根据引进人才的职业发展意愿,适时、适当地给予其充分的发展机会,实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有机统一;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按市场要素评价贡献的薪酬、奖金、股权等分配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坚持健全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建立全程贯通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引进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户籍落户、医疗保险、科研申报、创业投资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开通优质便捷的“绿色服务通道”;设立“人才管家”服务平台,为引进人才开展政策解读、人才安居等服务,为各类人才“落地生根”保驾护航,提供精准服务。
精心用才,优化战略布局,实现人才科学配置。“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用”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终极目的,用好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长盛不衰的成功之道。一方面,要坚持以业聚才、以才兴业、才业融合。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对标国家与区域战略需求,把人才使用与国家、地区事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做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缺什么人才,就优先配置什么人才,并强化人才储备,为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各条战线都形成高水平人才领航、高素质人才支撑、优秀人才集聚、青年人才托举的人才使用态势。另一方面,要做到人才适岗而用、适时而用、适量而用。秉持“人岗相适,用当其位”的理念,精准对标人才的专业领域、成长经历、服务志愿等具体情况,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缓急程度,进行双向选择,让人才所用即所需、所做即所长。考虑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和阶段差异,做到适时而用;对于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年轻人才,要善于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最大限度发挥其内在潜能。“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要结合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坚持以“岗”取人、以“需”择人,做到适岗适量用才。
——《光明日报》(2022年10月31日 06版)
在这里望见了一片“人才林”
被破格聘为医院首位助理研究员,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湖北省武汉市最高层次人才计划“武汉英才”项目……刚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作不满一年,屈子璐便崭露头角,迅速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科研新星。
如此“火箭式”成长,得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人才培养新模式。日前,记者走访武汉市第一医院,在这里,透过屈子璐这样的“好苗子”,望见了一片“人才林”。
“大棚种植”提供充足“养分”
“眼下,医院正处于空间布局、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综合改革相叠加的特殊时期。高质量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一见面,武汉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魏力就向记者讲起创新人才培育如何成为刚需。
通过与青年医学人才代表座谈,魏力了解到,以往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业务科室,不同科室的业务水平和管理风格不同,很难形成合理有序的培养模式,粗放式培养让人才成长路径难以得到保障。“只有从医院党委层面整合人才资源、统筹培育模式、集中服务力量,才能使人才培养从粗放模式转向有规划的‘大棚种植’模式。”魏力说,人才就像树苗,“大棚种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养分”。
2021年年初,结合医院人才梯队的短板和现况,武汉市第一医院启动“三树成林”医学人才培养工程。该工程涵盖高、中、青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全院选拔培养1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榕树计划”,面向50名中青年骨干人才的“梧桐计划”和150名青年后备人才的“青苗计划”,要在4年内建成阶梯式动态人才库,持续培育更多优质医学人才。
魏力介绍,为使人才培养工作有抓手,武汉市第一医院党委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和人才办公室,专门负责全院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价。在此基础上,武汉市第一医院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人才的工作制度,每一名党委委员对口服务医院20名左右各级人才,全面掌握人才的基本情况、工作动态、意见建议和发展需求。
“一人一策”提供定制化培养
走进武汉市第一医院建设的“皮肤感染和免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记者看见屈子璐正从临床皮肤组织样本中分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屈子璐2021年博士后出站后,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除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外,她定期通过门诊跟诊、病例探讨等方式,到临床收集患者用药反应、病情进展等信息,为完善实验设计作补充。
该实验室陆续配备了流式细胞仪、倒置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二代测序仪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逐步具备开展免疫学实验的硬件基础。而实验室的日趋完备,与她的一个大胆提议有关。
2022年6月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首批107位“青苗计划”人才经过层层遴选脱颖而出,屈子璐名列其中。医院按照“一人一策、一科一策”的原则,从科研能力、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上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在人才项目、职称晋升、学会任职及经费保障等维度提供支持。
“临床业务是我们的优势,但科研能力却是短板,我们急需更多像屈子璐这样的科研人才到来,补足科研短板。”皮肤科主任陈柳青说。按照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制度,屈子璐正是魏力的包干联系服务对象。
“我是做科研的,与临床沟通太少,需要增加与临床的联系,明确科研方向。”屈子璐还提出增大基础研究仪器的投入,希望有较完善的科研平台,甚至大胆提出“投入是否到位,要考核医院”。听后,魏力笑着保证:“不等你考核我,我就落实到位。”
很快,魏力兑现了承诺。武汉市第一医院投入1500余万元升级皮肤感染和免疫实验室,屈子璐也参与到实验室的筹建和科研工作中。
2022年2月,该实验室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建设认证,挂牌“皮肤感染和免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与此同时,在“青苗计划”的支持下,屈子璐科研攻关一路高歌,2022年已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并入选2021年度“武汉英才”优秀青年。
“阶梯式人才库”提供不竭动力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刘旭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张《“三树成林”人才培养计划书》,上面记录的既有刘旭个人的发展路径规划,也有医院对刘旭的动态考核目标。
“入选人才计划并非意味着进入了保险箱。”武汉市第一医院纪委书记、人才办主任周秀莉介绍,医院对入选人才实行4年全周期的动态管理,既要为人才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也会对人才的成长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动态跟踪管理人才成长进度。
“进入‘青苗计划’后,得到医院给予的很多政策支持,也让自己有了成长进步的压力和动力。”刘旭说,自己在临床工作时经常会冒出一些科研点子,现在更有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如今,刘旭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已成功申报了一项武汉市课题,并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2022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引进了市属综合医院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院支持泌尿外科技术骨干外出进修,目前已有2人取得“手术机器人”操作许可证。其中,“梧桐计划”候选人吕磊博士已能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独立完成多项泌尿外科手术。半年时间里,泌尿外科、妇产科、胃肠外科等科室已开展各类机器人手术近百台。
随着“青苗计划”成效初现,该院将陆续启动中、高层次人才的“梧桐计划”和“榕树计划”,逐步建成阶梯式人才库。魏力介绍,武汉市第一医院近年来“高位嫁接”仝小林、董家鸿、廖万清等院士工作团队,挂牌工作室、成立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引领发展方向,同时医院设立1000万元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对各类人才予以相应补贴,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和工作热情。
——《健康报》(2023年2月1日)